- 黄晓彤;吴鹤廷;赵金玉;王越;董惠玲;杨晓;
目的 探讨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共情能力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在其中的作用,为提升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24年3—5月,使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山东省潍坊市3所三甲医院中的58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心理资本量表》(PCQ-R)和《工作投入量表》(UWES-9)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各个量表得分间的相关性,并采用Process V3.3插件分析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在共情能力对工作投入的影响过程中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 获得有效问卷548份,有效回收率为93.68%。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共情能力、工作投入、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得分分别为(111.26±16.70)、(31.95±10.05)、(67.83±11.75)和(92.38±15.34)分。年龄≥40岁、工作年限≥11年、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没有夜班或夜班次数少、健康状况良好的护士的工作投入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高,急诊、ICU科室护士的得分较低(P<0.05)。护士工作投入与共情能力、领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均呈正相关(r=0.492~0.772,P<0.05)。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共情能力直接影响工作投入,直接效应为0.105(95%CI值为0.058~0.152),在总效应中占40.70%;护士共情能力可以通过心理资本影响工作投入,中介效应为0.029(95%CI值为0.003~0.056),在总效应中占11.24%;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在护士共情能力影响工作投入中具有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21(95%CI值为0.091~0.157),在总效应中占46.90%。结论 护士共情能力对工作投入具有直接影响,同时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的链式中介效应影响工作投入。护理管理者可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增强护士对社会支持的感受力,积累心理资本,提升共情能力,以进一步提升工作投入水平。
2025年05期 v.43 579-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翠翠;王茜;杨宇然;王海燕;
目的 探讨民办中小学教师正念教学水平、心理资本水平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为缓解民办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提供科学路径。方法 采用中文版《正念教学量表》《心理资本量表》(PCQ-24)、《中小学生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上海市和山东省的332名民办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7.0软件比较不同人员3个量表得分情况,并验证心理资本在正念教学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09份,有效回收率为93.1%。以条目均分计,民办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得分为(3.19±0.64)分,正念教学水平得分为(3.92±0.56)分,心理资本水平得分为(4.39±0.68)分。教龄6~10年组、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得分较高;教龄4~5年组、上海市教师的正念教学水平得分较高;教龄4~5年组、高中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得分较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念教学水平得分和职业倦怠程度得分呈负相关(r=-0.485 ,P<0.01),心理资本水平得分与职业倦怠程度得分呈负相关(r=-0.405,P<0.01),心理资本水平得分和正念教学水平得分呈正相关(r=0.526,P<0.01)。心理资本水平在正念教学水平和职业倦怠程度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26.37%。结论 正念教学水平可以正向预测职业倦怠程度,而正念教学能通过增强教师的心理资本使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建议将正念教学技能培训与心理资本开发纳入教师发展体系,协同阻断职业倦怠的形成机制。
2025年05期 v.43 586-590+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齐笑颜;武凯璐;季美华;
目的 探究职场工作者家庭健康、工作-家庭冲突对焦虑障碍的影响机制,为促进职场工作者心理与行为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21年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PBICR)开展的一项全国性横断面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7—9月选取120个城市的19~65岁以内的在职或无固定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冲突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家庭健康量表》开展问卷调查,用SPSS 29.0软件分析工作-家庭冲突、焦虑障碍及家庭健康得分的相关性,并验证家庭健康水平在职场工作者工作-家庭冲突及焦虑障碍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共有6 432名研究对象纳入本次研究。职场工作者焦虑症状检出率为42.67%(2 745人),且中重度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2.17%(783人)。男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得分高于女性,而女性的家庭健康得分高于男性;年龄在19~35岁的职场工作者其焦虑、工作-家庭冲突得分较高,家庭健康得分较低;已婚、中学学历、核心家庭类型、兄弟姐妹数量多、收入水平高、无债务的群体,其焦虑得分较低;居住于农村、未婚、低收入水平、有债务以及无兄弟姐妹的群体,其工作-家庭冲突得分较高;而居住于城镇、文化水平高、已婚、核心家庭类型、兄弟姐妹数量多且高收入的群体,其家庭健康得分较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障碍与家庭健康呈负相关(r=-0.322,P<0.01),与工作-家庭冲突呈正相关(r=0.481,P<0.01),家庭健康与工作-家庭冲突呈负相关(r=-0.299,P<0.01)。工作-家庭冲突可直接引起职场工作者焦虑障碍,同时家庭健康水平在工作-家庭冲突与焦虑障碍之间存在着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2.20%。结论 工作-家庭冲突不但对焦虑障碍有直接影响,还通过家庭健康水平影响焦虑障碍水平。对在职人群的家庭健康水平给予更多关注,可以缓解职业人群在职场中的焦虑。
2025年05期 v.43 591-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晓艺;陈惠清;周珊宇;虞心阳;黄曼琪;杨敏;陈嘉斌;
目的 分析电子制造业女工焦虑和抑郁症状对睡眠障碍的影响,为降低该人群睡眠障碍的发生风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2022年7—9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广东省195家电子制造业女工为研究对象,评估其焦虑和抑郁症状及睡眠障碍的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女工发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以及焦虑和抑郁症状交互作用对其睡眠障碍的影响。结果 回收调查问卷5 500份,获得有效问卷4 97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5%。女工睡眠障碍、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3.3%(1 157/4 976)、5.4%(267/4 976)、12.5%(621/4 9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无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女工,无焦虑症状但有抑郁症状、有焦虑症状但无抑郁症状、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女工出现睡眠障碍的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2.942、2.649、5.811;相比初中及以下学历、平均工作时长≤40 h/周、非夜班作业的女工,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平均工作时长≥55 h/周、夜班作业的女工出现睡眠障碍的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1.382、1.261、1.460;相比平均在岗工龄0.5~<2.0年的女工,工龄2.0~<5.0年的女工出现睡眠障碍的风险更低,OR值为0.74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焦虑和抑郁症状均可增加电子制造业女工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两者同时存在可能进一步增加睡眠障碍的发生率。
2025年05期 v.43 598-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庹芳旭;熊猛;王舰;曾友光;陈群;
目的 了解贵州省某市一线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OHL)水平与职业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两者关系,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调查个人问卷》调查某市7个行业的劳动者OHL水平及职业心理健康状况;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职业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 实际调查3 643名一线劳动者,回收有效问卷3 515份,有效回收率96.49%。劳动者总体OHL水平为33.80%,4个维度OHL水平依次为职业健康保护基本知识、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职业健康法律知识、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分别为71.75%、45.18%、29.19%、24.95%。第二产业的OHL水平为44.86%,高于第三产业的32.02%(P<0.001);4个维度OHL水平最高的行业均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劳动者抑郁、焦虑、职业紧张检出率分别为73.06%、37.24%、26.3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是女性的1.309倍;具备OHL者发生职业紧张、抑郁、焦虑的风险分别为不具备者的0.515、0.652、0.602倍。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者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为大学本科及以上者的0.797、0.660倍,而低学历者(不识字至高中)抑郁与焦虑风险均低于大学本科及以上者(OR=0.389~0.464、0.369~0.760)。<30岁和30~39岁者发生抑郁的风险分别为≥50岁的2.302和1.786倍,焦虑风险分别为1.862和1.509倍。大型企业劳动者发生职业紧张、抑郁、焦虑的风险分别为小型企业的0.734、0.440、0.541倍。工龄<5年、5~9年、10~14年的劳动者发生抑郁、焦虑的风险均低于工龄≥15年者(OR=0.519~0.651、0.679~0.723)。平均每周工作时间≤40 h的劳动者发生抑郁的风险是≥55 h者的0.498倍,≤40 h、41~44 h的劳动者发生焦虑风险分别是≥55 h者的0.489、0.690倍;≤54 h者出现职业紧张的风险是≥55 h者的0.600~0.663倍。结论 该市一线劳动者的OHL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劳动者职业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应重视对<39岁、大学本科及以上、工龄≥15年、平均每周工作时间≥55 h、小型企业的劳动者的职业心理健康干预。
2025年05期 v.43 603-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丽丽;张瑞丰;武瑞;杨苒;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重点行业重点职业人群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2024年5—1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内蒙古自治区9个重点行业一线员工作为调查对象,发放《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调查个人问卷》调查职业健康素养水平,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9个重点行业一线员工12 484名,职业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49.9%,第二产业劳动者的OHL总体水平(53.2%)高于第三产业劳动者(4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比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劳动者,高中/职高/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劳动者OHL水平更高(OR=1.340、2.125、3.352);相比平均月收入<3 000元的劳动者,平均月收入为3 000~4 999元、5 000~6 999元、≥7 000元的劳动者OHL水平更高(OR=1.731、2.327、2.830);相比从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劳动者,从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疗卫生业、教育业和环境卫生业的劳动者的OHL水平更高(OR=1.296、1.561、5.385、1.558、2.667),快递/外卖配送业劳动者的OHL水平更低(OR=0.784);相比国有单位的劳动者,事业单位、其他性质单位(个体经济组织及外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等)的劳动者的OHL水平更低(OR=0.183、0.730);相比不足20人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人员规模在20~299人、300~999人、1 000人及以上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的OHL水平均更高(OR=1.460、1.333、1.40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的职业健康素养水平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重点关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交通运输业、快递/外卖业和环境卫生业,以及低收入、低学历、小微型企业的劳动者,对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宣教方式和干预措施,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
2025年05期 v.43 610-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明越;孙艳;秦昶晨;张晟杰;楼晓东;唐哲;黄伟栋;
目的 调查上海市高新科技产业园区职业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提高园区职业人群职业健康素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4年3—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闵行区2个高新科技产业园区32家企业中接触职业病危害的1 122名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素养调查。结果 共回收1 088份有效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96.97%。劳动者总体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64.43%,其中职业健康法律知识、职业健康防护知识、职业健康防护技能及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等4个维度的素养水平分别为62.78%、82.17%、42.46%和64.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18~29岁相比,30~39岁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素养水平提高(OR=1.51,95%CI:1.07~2.14),≥50岁者则降低(OR=0.40,95%CI:0.22~0.70);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劳动者较初中及以下学历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高(OR=2.19,95%CI:1.34~3.58);工龄6~10年和≥11年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素养水平高于≤2年者(OR=2.07、3.15,95%CI:1.40~3.08、1.79~5.69);中型企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大型企业(OR=1.55,95%CI:1.07~2.25);外资企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国有企业(OR=1.70,95%CI:1.31~1.7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维度职业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劳动者职业健康法律知识素养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和企业所有制类型;职业健康保护基本知识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学历、企业规模和企业所有制类型;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学历和是否设有专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工龄、企业规模和企业所有制类型。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高新科技工业园区职业人群职业健康素养还需进一步提升。年龄、学历、工龄、企业规模和企业所有制类型是影响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的潜在因素。应加强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职业健康方面的帮扶,强化对学历较低、年龄较小和工龄较短的劳动者的培训,特别是职业健康防护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
2025年05期 v.43 616-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楚柔;何英健;张瑞琪;邹冠炀;饶远立;
目的 分析2017—2023年广州市白领职工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该人群控制血尿酸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3年12月在广州市3家三甲综合医院进行体检的职工为研究对象,收集空腹血糖、血尿酸及血脂等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3 918名研究对象,13 334人(占95.8%)至少存在1项检查异常,其中高尿酸血症5 298人,检出率为38.07%。男性总体患病率(48.87%)高于女性(19.55%),但在60岁及以上人群中,女性患病率(54.29%)高于男性(45.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男性,30岁及以上的白领职工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均高于20~29岁组(OR=0.621~0.744,均P<0.05);代谢指标中,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的白领职工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均升高(OR=2.250、1.242、1.198,均P<0.05);有脂肪肝的白领职工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降低(OR=0.720,95%CI:0.625~0.829,P<0.05)。对于女性,30~39岁、40~49岁的白领职工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低于20~29岁者(OR=0.737、0.785,均P<0.05),而50~59岁和60岁及以上的白领职工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高于20~29岁者(OR=1.878、3.106,均P<0.05);在代谢指标中,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的白领职工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均升高(OR=2.453、1.323、1.197,均P<0.05)。结论 广州地区白领职工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性别、年龄及血脂代谢指标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男女患病风险随年龄变化呈现差异化。应针对该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措施。
2025年05期 v.43 62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育全;林毓嫱;林静茹;陈佳琪;刘超;王致;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在改善尘肺病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高乳酸血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4年2月在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接受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的49例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监测患者肺灌洗前以及术后无创正压通气前、后的血气分析情况,观察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变化,评估治疗恢复情况。结果 与肺灌洗前相比,术后无创正压通气前患者的动脉血pH值、氧分压(PO_2)水平下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_(A-a)O_2)、阴离子间隙(AG)和乳酸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无创正压通气后,患者的动脉血pH值升高,P_(A-a)O_2、AG和乳酸水平下降,与通气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有效改善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高乳酸血症,促进患者呼吸和肺功能的恢复。
2025年05期 v.43 628-630+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傅绍周;潘文娜;林芳;邓永芳;刘可平;
目的 通过分析某市木制家具行业噪声频谱特征与听力损失的相关性,探索降低该行业噪声致听力损失的工程防护措施。方法 2024年3—8月,使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市327名家具行业接噪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工人基本情况,现场噪声检测分析噪声频谱特征信息,并通过纯音听阈测试对研究对象进行纯音听力气导和骨导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频谱特征与接噪工人听力损失的相关性。结果 327名接噪工人中任一频率出现听力损失的有260人,检出率为79.51%,年龄为(40.72±8.81)岁。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累积噪声暴露量(CNE)每增加1 dB(A)·年,该行业接噪工人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增加1.094倍(P<0.05);与女性相比,男性工人更易发生听力损失(OR=2.306,95%CI:1.125~4.726);与中频段噪声组相比,中高频段噪声组(OR=3.043,95%CI:1.038~8.917)和高频段噪声组(OR=2.765,95%CI:1.500~5.096)工人更易发生听力损失。结论 该市木制家具行业工人听力损失与其噪声频谱特征密切相关,中高频和高频噪声导致该行业接噪工人听力损失的风险更大。相关企业应采取措施,在降低工作场所噪声声压级的同时,减少使用以中高频或高频为主的设备,并及时关注工人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听力损失情况,减少其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发生。
2025年05期 v.43 631-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胥凯;邱乐;杨龙;朱新丽;赵利娟;阿里木江·阿布力孜;
目的 通过对某石油化工企业延迟焦化装置进行密闭除焦技术改造,探讨密闭除焦技术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某延迟焦化装置实施密闭除焦技术改造,并对改造前后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采用半定量风险评估综合指数法评估密闭除焦技术改造效果的有效性。结果 本次技术改造采用安全环保型延迟焦化密闭除焦、输送及存储成套技术(S-CCHS),主要是将除焦单元的露天焦池改为密封脱水仓,焦炭直接由管式输送带运输,除焦过程产生的少量粉尘和毒物经集中收集后净化处理,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和接触时间。综合指数法结果显示,改造后各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等级均低于改造前,其中焦炭粉尘、汽油、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的职业健康风险等级从低风险(R=2)降至可忽略风险(R=1),硫化氢和苯的职业健康风险等级从中等风险(R=3)降至低风险(R=2)。结论 密闭除焦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风险,符合石油化工企业延迟焦化装置密闭除焦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025年05期 v.43 636-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